1984年,青海貴德縣的“六月會”如期舉行。這項延續(xù)了1400多年的民間盛會,除了“文革”那些年被中止外,一直是貴德縣甚至附近地區(qū)數(shù)以萬計的各族人民縱情歡樂的時刻。來自草原和山村的人民,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歡聚在一起,舉辦賽馬、藏戲、歌舞、宗教祭祀等活動,吃肉、喝酒、唱歌、打牌,一連好多天。
21歲的索南航旦,此時正風華正茂,躊躇滿志。他已經拿到了青海民族學院的錄取通知,即將邁入大學本科的門檻。拿到這一紙通知,對他來說,實屬不易。一個山里的放牛娃,曾經讀過幾年小學,13歲就被生產隊派到山上去放牧268頭牦牛,在高山牧場一呆就是八個月。在清點牦牛、交付給生產隊那天,一頭母牦牛臨產,產下一頭小牛犢后,母牦牛帶著一種悲聲,在小主人身邊轉圈,索南航旦立刻意識到了什么,趕緊跑去找那小牛犢,已經不見了,被狼吃了。索旦航旦大哭起來了,向生產隊交待這事,他不知道,他每天僅有的三個工分會不會被扣。正是那一年,他考入了海南民族師范學校的初中班。海南民師當時在青海省是一所非常著名的學校,后來藏學領域的很多人才都是從那里走出來的。索南航旦在民師讀了四年書,留校任教,實際上就是初中畢業(yè)教初中了,他的學生有的比他年齡還要大一些呢。那時,海南民師從民間尋到了學問淵博的老格西(佛學博士),來當老師的老師,索南航旦在此后的五年,白天當老師,晚上當學生,從這些老先生那里學習了基礎藏文、詩詞學、音律學、天文歷算學、因明學,隨著身體發(fā)育的結實,知識的底子也很扎實。但因為他年齡小、學歷淺,當了五年教師,工資卻是全校最低的,比炊事員還要低二十塊錢。于是,索南航旦拒絕了民師的挽留和給他當教研室主任的承諾,堅決要求報考大學,并以當年全省藏文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了。
索南航旦夫婦
索南航旦揣著大學錄取通知準備離開民師時,一位名叫加央措的16歲的藏族女子正要跨進民師的大門。此時,她在貴德的“六月會”上,正唱著動聽的安多民歌。索南航旦在擁擠的人群當中,踮著腳,豎著耳朵,看著那位美少女唱安多民歌,唱得真好聽啊。他向旁邊的伙伴打聽:“那姑娘是誰啊?”就是在那年“六月會”上,這位美少女與帥哥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會見,從此,這位帥哥的形象就占領了加央措的少女之心。
索南航旦被錄取的是青海民族學院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系藏文專業(yè)。幾堂課下來,藏文老師很驚訝這位學生的藏文水平如此之好,對他說,你不用在這兒學了,完全可以考慮轉學其他專業(yè),這樣你會學到更多的東西。于是,一個月后,他被轉到中文系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四年后,臨近畢業(yè),學院考慮讓他留校到藏文系任教,這樣,他在獲得漢語言文學學士學位的同時,還得要考藏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幾乎是在一個月時間內,索南航旦經過了15門課程考試,成為青海民族學院校史上第一位獲得雙學士的畢業(yè)生。在他畢業(yè)的時候,加央措也從海南民師畢業(yè)了。索南航旦向父親說起這位女子時,父親居然在若干年前認識加央措的父親,而且印象極深極好,那是一位記憶力極強的老者,還是傳統(tǒng)民歌的說唱人,父親認為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一定是不錯的,他讓兒子主動去登門拜訪。羞澀的索南航旦,提著禮物走入加央措家的時候,正是農歷六月二十三日,這是請喇嘛算出來的蓋立新屋的吉日。索南航旦走在路上,鄰居看到他就問:“這是加央措的男朋友吧?”索南航旦趕緊說:“不是不是,是我爸讓我過來看看他的老朋友的?!?/p>
青海民族學院給了索南航旦發(fā)揮才能的天地,讓他在少語系藏文專業(yè)第一次開設了藏族美學藝術課,并授予他中青年教師優(yōu)秀成果獎和優(yōu)秀教師稱號,不僅如此,還把已經成為他妻子的加央措也調過來了。本來,索南航旦是可以在這里成為講師、教授、系主任甚至學院領導,但1995年西藏大學的一次邀請,讓他改變了既定的生活軌跡。
西藏大學獲悉青海民族學院的索南航旦開設了藏族文藝美學課程,便邀請他到西藏大學藏文系來作客座授課,并希望他能留在西藏大學,由此也激發(fā)了他終身研究藏族文藝美學的信心。拉薩,作為西藏自治區(qū)的首府,畢竟是藏文化的核心地區(qū),而在學術領域,安多地區(qū)出身的學人,絕對是一支重要的中堅。拉薩,對于索南航旦還是有誘惑力的。當時,西藏大學、西藏社會科學院和正在籌建的西藏博物館都向索南航旦伸出了橄欖枝,最終,他還是進入了西藏博物館。在離開青海民族學院之前,著名學者夏爾東大師很是生氣地問,你到那里干什么去?你不知道衛(wèi)藏的復雜嗎?你要是不想在青海民院,我可以馬上給省委領導打電話,到青海省的任何一家單位去發(fā)展?。∪缓?,他沉靜了一會兒,開始給索南航旦算卦,算了兩次,長達半個小時,說,你既然決心已定,那就去吧,肯定會有周折的,但你要堅持要努力?。?/p>
索南航旦帶著加央措和他們的女兒,來到了拉薩。布達拉宮和大昭寺的金頂凝聚的民族歷史文化,在新時代放射出悠遠的光輝,也激勵著從安多地區(qū)走來的他們。在經歷了一段寄人籬下的日子后,他們把西藏博物館籌建辦給找的羅布林卡一處條件極差的房子收拾一新,開始了為西藏博物館的籌建而奮斗的歷程。索南航旦承擔了開館基本陳列的總體設計和大綱編寫工作。西藏博物館作為全國省區(qū)市最晚建立的博物館開館了,他擔任了主管業(yè)務的副館長。這期間,他還有機會到法國、日本、韓國、美國等參加展覽和學術交流。
2011年,我本人重返西藏創(chuàng)建西藏牦牛博物館,此時,索南航旦已調任布達拉宮管理處副處長。我在離京赴藏前拜訪中央民族大學藏學院院長才讓太時,才讓太教授告訴我,如果有藏學方面的問題,可以請教索南航旦,他可算是西藏最有學問的人了。索南航旦作為主管業(yè)務的副處長,面對這座世界文化遺產,感到了沉重的責任。他覺得,如今這一代藏族學人,不應當只是滿足于看廟人的角色,而應當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者、研究者和傳播者。他提出,應當從布達拉宮的建筑、壁畫、造像、唐卡、古籍、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系物證等方面,開始研究團隊的建設和系統(tǒng)的整理研究工作。一份內部刊物《布達拉宮》開始編輯發(fā)行,在業(yè)界頗有影響。索南航旦把本可以在國家核心期刊發(fā)表的文章,優(yōu)先發(fā)表在這份內刊上,以提升這份內刊的影響力,其中的一篇《論吐蕃時期金銀器》一文發(fā)表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成為國內外涉及藏學的高等院校頻頻引為參考的文章。索南航旦還對布達拉宮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長遠的規(guī)劃構想,得到西藏自治區(qū)領導的充分肯定,他本人則希望將其畢生的精力,奉獻給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寶庫。
索南航旦鑒定中
我們西藏牦牛博物館籌備辦公室特別聘請索南航旦為專家,多次幫助我們進行藏品鑒定等工作。北京《十月》雜志要編輯出版一期牦牛文化???,其中有他的稿件。他來到我的住處,用一整天時間,將其岳父幾十年前說唱的《斯巴宰牛歌》逐字逐句翻譯成漢文,并在牦牛博物館展出,因為這首古老的民歌證明,牦牛甚至影響了藏族人的創(chuàng)世觀。我也很多次榮幸地到索南航旦家做客,賢惠的加央措屢屢施展出她的三道拿手好戲:手抓牛肉、煮藏香豬、肉包子,當然,最精彩的一道是:加央措忙完廚房的活兒來到廳堂,略帶羞澀地演唱安多民歌。她一開唱,就會讓索南航旦想到三十多年前貴德縣的那場“六月會”。
最近,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位最熱愛也是最懂得布達拉宮的索南航旦,被調離了布達拉宮。也許,是拉薩復雜的人際關系,也許,是組織上有用人之深意,總之,索南航旦帶著對正在展開的事業(yè)、對民族文化的責任的深深惋惜,離開了布達拉宮。
他現(xiàn)在是西藏自治區(qū)文物鑒定中心主任。
[桑旦拉卓讀后感]
索南航旦老師是我一直以來都很景仰的人,讀了他的故事,才覺得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索南航旦老師都能獲得如此之深的文化造詣,比起如今我們的生活(譬如:詩和遠方,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情懷、文藝……)讓我不禁開始反思,對母語,對文化,對生活,對工作乃至對人生,是否我們的生命中亦或是骨子里缺失了那本來最珍貴的一部分……
在我寫的形色藏人的每一篇后面,都有我的養(yǎng)女桑旦拉卓寫的讀后感。至于桑旦拉卓怎樣成為我的養(yǎng)女,這篇以往的文章中可以看到——2008年第5期《十月》雜志《悲傷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