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噜噜噜噜,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三级人妇,97av在线,亚洲国产精品福利,乱人伦中文三级视频播放www,一区日韩在线,日韩六九视频

中國藏族網(wǎng)通

在西藏感受藏語文的魅力

來源 : 紅網(wǎng)    作者 : 文良安    發(fā)布時間 : 2019-02-18
字體 :

1.jpg

? ?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沒有語言,社會就不能進步和發(fā)展。文字從屬于語言,是建立在語言基礎(chǔ)上的最重要的輔助交際工具,也是人類進入文明史的重要標志。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有著豐富多采的民族語言文字,藏語文就是其中獨具魅力的典型代表。

? ? 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qū)、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和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四個地區(qū)。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四個國家,也有不少人會說藏語。藏語分成三大方言:衛(wèi)藏方言(即拉薩話)、康方言(德格話、昌多話)和安多方言。

? ?? 藏語由30個字母和4個母音組成,據(jù)記載,松贊干布統(tǒng)治西藏的吐蕃時期,由于當時沒有文字,于是派他寵愛的大臣桑布扎到天竺一帶去學習。桑布扎在天竺學業(yè)期滿返藏后,從梵文的26個元音中挑出4個創(chuàng)制了符號式的藏文元音字母。又從梵文34個輔音字母中,取掉了5個反體字和5個重疊字,制定出4個元音字母及30個輔音字母的文字。桑布扎創(chuàng)制藏文后,即獻藏文頌詞一首給吐蕃王松贊干布。松贊干布很高興,贊賞不止。為了帶動全臣民們學習文字,他首先拜桑布扎為師,一時間在全藏區(qū)掀起學習藏語文的高潮。

作為援藏干部來到西藏后,隨處可以看到藏語文的蹤跡。路旁的商店招牌,街上的指示路牌,超市里的售貨標簽,旅游景點所有的宣傳廣告品等,無一不寫有藏文。圖書館里的圖書分漢、藏文陳列,各占一半。就連撥電話到查號臺查電話號碼,電腦查詢系統(tǒng)也首先用藏語報告電話號碼,然后再用普通話重復(fù)一遍。打開西藏電視可以看到藏語的新聞、服務(wù)、專題、影視譯制片等各類電視節(jié)目;瀏覽報攤可以發(fā)現(xiàn)《西藏日報》、《拉薩晚報》等多種藏文版的報刊雜志。

藏語文不僅充滿地面,而且占領(lǐng)了西藏的空中。目前,西藏人民廣播電臺共開辦了20個藏語節(jié)目,藏語綜合頻道每天播音達21小時,康巴語播音時間每天已達16小時05分,并且做到了重大新聞與漢語同步播出,年編播能力達到1800小時。西藏電視臺除辦好新聞性、服務(wù)性節(jié)目和做好電視片譯制工作外,還定期地播出藏語專題節(jié)目,藏語影視劇的譯播深受農(nóng)牧民群眾和城鎮(zhèn)居民的歡迎。電視臺每年舉辦的藏歷年文藝晚會,以及“三下鄉(xiāng)”等以藏語為主的節(jié)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 ? 在虛擬的網(wǎng)絡(luò)世界,藏語文也占有一席之地。從1993年開始研制藏文編碼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經(jīng)過藏語文、計算機、信息技術(shù)標準專家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研制藏文編碼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最終方案的任務(wù),并經(jīng)過國際標準組織的多道嚴格的程序和數(shù)輪投票,于1997年獲得順利通過,使藏文在我國少數(shù)民族文字中成為第一個具有國際標準、獲得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通行證的文字。目前,分隔千里的藏族同胞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互相聊天,用E-MAIL互相問候。

?? 藏語文用的最多的還是生活中。在西藏,藏語成為最為普遍使用的語言交際工具。除了百姓的普通生活,在很多正式的場合,藏語也有它應(yīng)有的位置。在山南地委宣傳部,平時見到本單位里很多藏族同事聊天時都是用藏語;陪同記者到基層采訪時,必須有藏族同事一同去,因為在基層只有用藏語才能采訪到好的新聞,才能了解百姓的心態(tài)。

? ?? 對于藏語的學習,剛進藏時我是一竅不通,慢慢的我也摸出一些竅門。不過完全是實踐出真知,用最原始的注音來學習一些口頭語言,開始從最基本的日常用語學起。如“吉祥如意”為“扎西德勒”,“謝謝”為“突及其”,“你好嗎”為“如索得波飲拜”,“對不起”為“廣達”,“歡迎”為“嘎蘇徐”“請進、請坐、再見”分別為“牙沛、秀墊佳、卡里秀”。

? ?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知道一些藏族人名和藏語在漢語中的含義。如“米瑪”為星期二,“巴?!睘樾瞧谖?,“次居”為初十,“達瓦”為月亮,“梅朵”為花,“僧格”為獅子,“次仁”為長壽,“齊美”為無死,“尼瑪”為“太陽或星期日”等等。縱觀藏族人名和藏語的內(nèi)涵,不能忽視其極豐富的佛教文化色彩,這已經(jīng)成為藏族民俗民風、民族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

? ? 藏語雖與漢語有著較大的差別,但兩者在語言發(fā)生學的分類上有親緣關(guān)系。在詞匯上,漢藏兩種語言之間有較多的同源詞;在語音上,漢藏兩種語言都有以聲韻母為單位的獨特的語音結(jié)構(gòu),所不同的是漢語沒有藏語那么多的復(fù)輔音聲母;在語法上,漢藏語兩者都具有以虛詞和詞序作為表達語法意義的共同框架,但是在詞序上有賓述和述賓的差別。

? 藏語有自己的一套嚴格的語法規(guī)則,漢語的動詞不因人稱而異,藏語對不同身份的人,必須使用不同的動詞。有次在陪同記者采訪的時候,地區(qū)外事辦的翻譯講了個笑話,說某個漢族領(lǐng)導在大會開始時自己先講了兩句藏話開場白,本是為檢驗自己學藏語的水平,結(jié)果話一出口,全場哄堂大笑。他是這樣說的“額阿朗誦達誦達,切朗年達年達”即“我說說,你聽聽”的直譯。在漢語這說法無可不可,那為什么令在座所有人笑他呢?翻譯告訴說,錯在他用敬語說自己,自稱“額阿”(我),不該是“額阿朗”(第一人稱尊稱),而“誦達”(說)是非第一人稱用動詞,而且是敬語,就別說其它語言、語音、語調(diào)的準確性了。?

? ?? 在藏區(qū),我感受到藏族同胞說話彬彬有禮。有許多民間諺語是闡述言談藝術(shù)的,如“慢慢熬出來的茶味道好,慢慢講出來的話意思明”;“不放鹽的茶沒喝頭,不加諺語的話沒聽頭”;“話未出口先考慮,鳥未展翅先鼓翼”;“沒套嚼子的馬嘴巴硬,缺少禮貌的人口氣大”;“馬要跑在平灘上,話要講在道理上”等等。這些語言的精妙,不僅在于比喻形象和辭藻華美,而且在于它們寓意的深刻,在這些諺語中濃縮著豐富的人性內(nèi)容。

? ? 藏族的農(nóng)牧民見了客人打招呼時要說一長串的問候話,從家里人平安問到牲畜平安,從親戚好問到朋友好,必須從頭到尾一一問遍,他們對這種一長串問候話,不厭其煩;在同客人告別時,也要說許多送行的話,特別是那些上了年紀的老祖父和老祖母們,一遍又一遍地祝頌客人無災(zāi)無難、吉祥平安、福運長久、扎西德勒,他們對這種一長串的祝愿語,也從來不厭其煩。

? ? ? 語言并非虛飾之物,它忠實地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折射著社會和人們的意識。在藏族同胞的習慣中,說話直來直去,不須有那么多的顧慮,也不須有什么防衛(wèi),而是舒展自己的心靈,就像開在陽光下的花一樣。藏族禁止以惡語傷人,在藏語中實實在在找不出粗魯?shù)呐K話來。當一個牧人和對方爭執(zhí)起來而激動了的時候,充其量不過是辱罵對方說:“你這個白癡”,“你這個惡蛇”,“你這個麻瘋病患者”,這已是勝過殺人刀子的、使對方難以容忍的言辭了。 ?

? ? ? 根據(jù)藏族的邏輯,如若某人得罪了你,你直接罵他本人才是,不應(yīng)移怨到此人的親屬,特別是長輩親屬的身上。不把詆毀指向憎惡者本人,偏離真正的對象,指向其母親甚至祖母、外祖母發(fā)泄的做法是令人難以理解的,因為傷害你的畢竟不是對象的親屬。而且,用那種與“性”相關(guān)的言辭對人辱罵,也違背藏族的習慣。

藏族同胞對他人稱呼時,語言是十分嫻雅的,為了表達親切,常在稱謂或人名前后添加助詞,有些地方習慣于在稱謂或人名之后加“拉”字音,如“阿米拉”、“阿伊拉”等;有的地方習慣于在男性的名前添加“俠布”的助詞,如“俠布多日杰”、“俠布當周才郎”等;有的地方當呼喚同輩或晚輩的名字時,習慣用“嘎”或“洛”的音加上名字的第一個音來表示鐘愛,如把羅桑達杰稱作“羅嘎”,把丹增吉布稱作“丹嘎”等。藏族在習慣上不準對老年人直呼全名,如有位老人叫南加才郎,晚輩只能稱他為南加老爹,而南加只是他名字的一半。

在西藏工作的時候長了,如果留意,有些藏語就能聽懂了。比如,有一次到隆子縣去調(diào)研,在列麥鄉(xiāng)我遇到一村婦抱著一小孩,我聽到她們說孩子“洛松”,從平時所學的藏語中我知道這個孩子已經(jīng)三歲了。于是,我對旁邊的藏族同事說,這個孩子三歲了,藏族同事滿臉的狐疑,忙問這孩子多大了,經(jīng)確認后,對我很是佩服。

? ? ? ? 語言是歷史的沉淀,能以它獨具的性質(zhì)幫助人們認識一個民族的過去;語言又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往的工具,它也直接關(guān)照現(xiàn)代生活。在學習藏語方面,一批批援藏先行者為我樹立了榜樣。

學習藏語文,了解博大精深的藏文化,在我們援藏干部中正逐漸成為一種時尚。有幸在西藏工作和生活,學點當?shù)氐恼Z言本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可是,由于諸多原因我一直沒有學好。最近,我準備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要學好這門語言。我覺得,在西藏很有必要學一些藏語,這樣不僅有利于自己的工作,也更有利于民族的團結(jié)和融合。

(作者系湖南第五批援藏干部,現(xiàn)任山南地委宣傳部副部長文良安)

編輯 : 仁增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