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鳥大戰(zhàn)。星智 攝
中國藏族網(wǎng)通訊 在6月初那個風(fēng)和日麗的下午,百米寬的布哈河下游河道上,逆流而上的萬千湟魚,此時正遭受身著黑色斗篷“鸕鶿艦隊”的重重圍攻,一場演繹“叢林法則”的“魚鳥大戰(zhàn)”正在上演。
向河心洲方向遠眺,三三兩兩的鸕鶿編隊還在陸續(xù)從海心山、三塊石、鸕鶿島飛來,它們密密麻麻站在岸邊,有的昂首挺立,有的搔首弄姿,一副目空一切的樣子。
此時的布哈河河面雖然風(fēng)平浪靜,但水下卻早已暗流涌動。對每一條湟魚而言,也許生死僅在片刻之間,為了寶寶的誕生,這些勇敢的爸爸媽媽們不顧一切地逆流而上。
來了,來了,一支擁有3名成員的鸕鶿編隊,正貼著河面疾飛而來。首先向湟魚發(fā)起攻擊的,是一只體型輕巧的鸕鶿,在第一回合的進攻中便輕易得手。它銜起一條湟魚,昂起頭,驕傲地炫耀著自己的戰(zhàn)果。此時的湟魚,拼命地擺動著自己的身體,用盡全力捍衛(wèi)著生命的尊嚴,為了自己,也為了尚未出生的寶寶,然而,現(xiàn)實是殘酷的……
不得不佩服的是,鸕鶿是天生的捕魚高手,更是一名游泳健將,在它們的巢穴里,嗷嗷待哺的雛鳥食量巨大,需要它們往返不停地奔波。
在我們整個的目擊過程中,只要被鸕鶿盯上的湟魚,十有八九都會成為鸕鶿的腹中美味。只見它們奮勇向水面撲去,用力將頭扎進水里,叼出湟魚,盡管湟魚還在做著殊死搏斗,不停地掙扎,但是鸕鶿尖尖的喙,就好像鐵鉗一樣,牢牢抓住獵物,絲毫不會給它留下任何求生的機會。
此時,一只個頭較小的漁鷗,同樣捕獲了一條小湟魚,此時的它,挺著圓鼓鼓的肚子,時而將湟魚甩到水面,時而又將它叼起,繞著同伴飛來飛去,好像在說,看!這是我的,厲害吧!
在河岸邊的草甸上,溫順的斑頭雁媽媽正帶著自己的孩子,晃晃悠悠地走過河洲,和它們一起在岸邊覓食,去河里游泳,所幸,它們以水草為生。
父愛與母愛是偉大的,就湟魚而言,這無疑是一次悲壯的洄游,每年,有無數(shù)湟魚葬身鳥腹,但為了繁衍后代,它們坦然面對生死。
就鸕鶿和漁鷗而言,它們同樣是偉大的,為了養(yǎng)育自己的后代,往來奔波,不知疲倦。
我們默默守望在不遠處的岸邊,沒有驚擾這些青海湖的精靈。
此刻,我們是善意的觀眾,面對自然,我們唯有尊重。
? “它的版面比較大,文字比較清楚,看起來可以一目三行。紙質(zhì)圖書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閱讀體驗。”平版印刷工王旭東對中工網(wǎng)記者說。每天穿行在紙張的“叢林”中,“外人看來這里就像知識的海洋,但在我們眼里,就是黑藍紅黃四個顏色。”... [詳情]
隨著最后一名美國軍人克里斯·多納休在阿富汗喀布爾機場登上C-17運輸機,撤離這個飽受戰(zhàn)火摧殘的國家,持續(xù)20年的阿富汗戰(zhàn)爭終于走到了盡頭... [詳情]
今年以來,西寧市城中區(qū)不斷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chǔ),構(gòu)建黨組織領(lǐng)導(dǎo)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以城中區(qū)人民街街道南關(guān)街社區(qū)為試點,創(chuàng)新“精靈”“敬齡”“近鄰”三法則,不斷探索黨建引領(lǐng)城市基層治理新途徑... [詳情]
5月3日,七國集團外長會在英國首都倫敦開幕。“中國議題”是此次外長會的重要議題。針對此次外長會專門發(fā)表的涉華公報,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表示,七國集團外長會對中國進行沒... [詳情]
盛夏六月,清風(fēng)拂過連綿無垠的天峻草原,綠茵茵的草地從柏油路的這頭一直延伸到山腳下。更桑加騎著摩托車悠閑地穿梭在布哈河旁的草場上,望著眼前低頭吃草的500余只藏系羊,更桑加臉上滿是喜悅...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