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雨雪無阻保通途 —記日喀則市交通運輸局機械操作手多吉占堆

2016-05-03 08:53:48 西藏日報   張琪

多吉占堆和記者采訪過的其他“路二代”、“路三代”一樣,善良淳樸、忠厚老實。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說多吉占堆是“路三代”,因為他的外公外婆、母親都是公路道班工人,他自己和妻子也是道班工人,這種現(xiàn)象在我區(qū)公路系統(tǒng)的養(yǎng)護隊伍中十分普遍。居住孤立、分散,教學條件和水平極其有限;父母工作辛苦忙碌,無暇照顧孩子的生活、關心他們的教育,導致很多道班工人的子女受教育程度不高。為分擔家庭重擔,他們小小年紀便參加工作,加入到父母的行列。他們干的是最苦、最累、最危險的活兒,在重復著上一輩人生活的同時,也把上一輩人吃苦、奉獻、重情、感恩等寶貴傳統(tǒng)繼承了下來。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今年37歲的多吉占堆已有著23年的工齡。他起初是在江孜養(yǎng)護段工作,后來在日喀則交通運輸局舉辦的培訓班中學習了3年機械操作,畢業(yè)后在日喀則交通運輸局公路分局工作了一段時間,因為吉隆公路段特別缺機械操作手,便被調(diào)到吉隆公路段工作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整整9年。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吉隆, 藏語意為“舒適村”、“歡樂村”,地處日喀則市西南部,是一個邊境縣,與日喀則市區(qū)相距490公里。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吉隆縣有著“一山呈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觀。特別是著名的吉隆溝,4000多萬年前,這一帶的地殼變遷是以“撕裂”的形式完成的,形成了吉隆溝這條又深又長的溝。有文獻這樣記載:(吉隆)溝壁基本上是筆直的,就像一副巨大的犁鏵沿南北向瞬間劃過,兩側(cè)的山坡就是其翻開的巖漿土石堆砌而成,其邊沿至今還保持著鋒利的“刃”。蜷曲的底層、鋒利的切線、猙獰的地貌,處處顯露著山體的“痛苦表情”。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往溝里走的路上,海拔飛速下降,從縣城的4300米直降為1800米。
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這樣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吉隆溝的奇美風景,也造成公路養(yǎng)護工人的工作強度高、難度大。冬季雪災,夏季水毀,道路一年四季的損壞和病害不斷。而過去的2015年更是多吉占堆20多年職業(yè)生涯中最辛勞、最危險的一年。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吉隆公路段副段長仁增回憶,從2014年11月中旬起,全縣開始下雪,一直下到2015年3月底,那段時間工人們每天都要忙著除雪,有時碰上大的雪崩還得通宵達旦工作,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xù)到2015年4月22日,全段管養(yǎng)的220公里道路才完全暢通。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多吉占堆記得,2015年3月的一天,段領導通知他,在靠近吉隆鎮(zhèn)江村附近的一處路段發(fā)生雪崩,有一臺車輛被掩埋,車內(nèi)人員數(shù)量和傷亡情況不明。接到通知后,他立即和工友駕駛機械向出事地點趕,想到人命關天,救人要緊,平時要1個小時走到的路那次他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就趕到了。被掩埋的是一輛從定日來、載著五六名群眾的汽車,已經(jīng)完全看不到了。多吉占堆和工友用了很長時間才把汽車從雪堆里刨出來,又逐個找到車上的司乘人員把他們送往醫(yī)院,再用鋼絲繩把汽車牽引出來,最后用機械除雪。忙完這一切,路面又恢復暢通的時候,天空已是繁星點點。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這件事過去僅1個月,“4·25”地震就發(fā)生了。地震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吉隆公路段組織全員上路搶通公路。作為段里技術最好的機械操作手,多吉占堆駕駛?cè)巫畲蟮囊慌_機械——自重37噸的挖掘機,和跟他同歲的好搭檔、機械操作手旦增旺久駕駛一臺裝載機,一起趕往塌方最大的沖色村路段。到了塌方處,多吉占堆對旦增旺久說:“我先挖,你再推。”就開著機器上去了。平時兩人合作,都是這樣的順序??蛇@次多吉占堆的挖掘機往前開了沒多久,就因為路基被地震震松,加上塌方下來的土石沖擊,地基變得更加松軟,人和機器一起開始往懸崖下滑。旦增旺久看這情景急得大喊“快倒退!快倒退!”可在松軟的地基上挖掘機已經(jīng)沒法倒退了,仍然在慢慢往下滑,旦增旺久急得快要哭出來。幸好下滑了幾米后遇到了崖壁上的大石,挖掘機停了下來,把多吉占堆從挖掘機里拉出來后,旦增旺久死活都不讓多吉占堆再開那臺挖掘機了,堅持要自己開。最后因為實在太危險,兩人只好先將那臺挖掘機擱置在那里,改用其他機械。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那天吉隆公路段共出動3臺挖掘機、3臺裝載機、1臺推土機、3輛自卸車和89人,又租用了當?shù)厥┕り牭囊慌_破碎機和一臺大型挖掘機,在當晚23時就打通了從縣城宗嘎鎮(zhèn)到吉隆鎮(zhèn)的公路。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問起那天的危險狀況,多吉占堆說:“當時心里也害怕,因為工作這么多年也是頭一次碰上這么大的地震。雖說頭上不時有石頭飛下來,腳下的路不知道走到哪就陷下去了,可我把心一橫,想著‘要死也沒辦法’,開機器的時候比平時更小心點,最后及時搶通了道路?!?span style="display:none">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在工友和司機眼里,多吉占堆就是藝高人膽大,別的機械手不敢上的地方他敢上,別人要一兩天干完的活他幾個小時就能解決。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吉隆鎮(zhèn)吉隆村村民桑珠是個跑運輸?shù)乃緳C,他和多吉占堆很熟。他說每次遇到封路,幾乎都能看到多吉占堆忙碌的身影,而只要看到多吉占堆和他的機器,司機們就不會太著急,他們知道過不了太久就一定能放行。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以多吉占堆的技術,出去打工一個月賺個萬把塊錢不是問題,可他卻寧愿拿著扣去各種繳費后不到3000元的工資,說舍不得走。記者問為什么,這個高大的漢子眼圈紅了。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多吉占堆是獨子,收入不高,母親又是外公外婆的獨女,為照顧生病的外公外婆提前病退,退休工資也很低,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一直不好,母親在日喀則市住的老房子一直沒錢維修。2012年的一場暴雨過后,多吉占堆家的老房子塌了,家里的老人流離失所。公路段領導知道這件事后,立即以段黨支部的名義號召全公路段干部職工向多吉占堆伸出援助之手,通過各方努力籌了近8萬元,3名段領導又到市里找施工隊,幫忙把多吉占堆家的新房蓋了起來。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其實讓多吉占堆不舍離開的又豈止這一件事呢?還有對這份工作三代人的情感積累,和工友、搭檔間建立起的兄弟般的生死情誼,在大家庭里互相幫助、彼此尊重的溫情……而在記者看來,在這個有的人眼中不夠“高大上”、看似低微的群體里,藏著太多被物欲異化了的人們所遺棄的珍寶。RJY中國藏族網(wǎng)通

編輯:楊巴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