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fā)起并創(chuàng)立的。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吸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yè)的了解、參與和關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為第一個國際博物館日,并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本期《文化雪域》將關注我區(qū)博物館建設情況。
2016年5月18日是第四十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與文化景觀”。這一主題促使博物館對它們的文化景觀承擔起責任,要求博物館為其文化景觀的管理和維護貢獻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扮演積極的角色。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
我國博物館所珍藏的歷史文物,是中華文明璀璨王冠上的明珠。這些歷經風霜兵燹的珍貴文物,可以清晰地還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印記,準確地標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起航錨點,鮮活地再現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的文化基因,是展現中國燦爛文化、悠久歷史的實物見證,是培育民族自豪、文化自信的豐富資源,是凝聚56個民族、14億人民的文化臍帶。
博物館,珍藏的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的璀璨歷史,薈萃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西藏的博物館也是西藏文化建設發(fā)展的一個縮影,走進西藏的各類博物館,看到的是藏民族的發(fā)展沿革、歷史文化、自然科學等。
西藏博物館
坐落于拉薩市羅布林卡東南角的西藏博物館,是西藏第一座綜合性的、具有現代化功能的博物館,具有鮮明的藏族傳統(tǒng)建筑藝術特點,同時又深刻體現了現代建筑的實用特點和藝術神韻。
西藏博物館展廳由史前文化、不可分割的歷史、文化藝術、民俗文化四大部分組成。館內大量的歷史文物,可以佐證藏民族與內地各民族的親密關系,以及歷屆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行使主權、實施管理的過程。博物館還具備著文物、文獻的研究、陳列和宣教功能。憑借其獨具的原始實物資料,通過對藏族歷史文化的研究,弘揚藏族傳統(tǒng)文化,對全世界正確認識、了解西藏,對加強各民族乃至對外交流與合作,對促進西藏自治區(qū)經濟發(fā)展和“兩個文明”建設都將起著基礎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這里,可以看到西藏幾千年的歷史變遷;從這里,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察藏民族產生、發(fā)展、沉淀的足跡。
西藏牦牛博物館
在雪域高原西藏,世界上第一個牦牛博物館、同時也是拉薩市的第一座現代意義的博物館——西藏牦牛博物館2014年5月18日正式開館。
“沒有牦牛就沒有藏族,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痹谖挥诶_的世界首座牦牛博物館的第一個展廳——“感恩牦牛”廳的入口處,有這么一句用藏、漢、英三種語言記載的十世班禪生前所說的名言。
牦牛博物館以“牦牛精神”(憨厚、忠誠、悲憫、堅韌、勇悍、盡命)為建館理念,以牦牛為載體,展示與之相依的藏族歷史文化,從自然與科學的牦牛、歷史與人文的牦牛、精神與藝術的牦牛三個部分,詳細介紹牦牛的起源、馴化,牦牛與藏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西藏文化以及藝術作品里的牦牛文化。
牦牛博物館,不是一座動物博物館,而是一座以牦牛為主題、表現牦牛與藏族關系的人類學博物館?!瓣笈N幕埂币宰匀慌c科學的牦牛、歷史與人文的牦牛、精神與藝術的牦牛為主線,演繹了藏族與牦牛之間的傳奇故事。為充分表達“牦牛精神”、呈現牦牛與藏人魚水相依的關系,我們傾力以赴,力圖通過豐富順暢的展示內容、量身特制的展陳形式,營造了一個集普及知識、傳播文化、再現歷史、啟迪智慧、服務社會、促進發(fā)展為一體的文化基地,使人們通過多元的視角重新認識牦牛物種,了解藏族文化,感恩“牦牛精神”。
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
坐落在拉薩東城的西藏自然科技博物館總投資4.425億元,是西藏規(guī)模最大的博物館、首家自然科技類博物館。
該博物館設計為自然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三館合一”的公益性特大綜合型博物館,集展示與教育、科研與交流、收藏與制作、休閑與旅游于一體,是一處將科技性、參與性、趣味性融為一體的科普教育及旅游觀光基地。
博物館內的常設展包括自然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三大板塊。其中,自然博物館有高原隆起、神奇山水、生命奇跡、世界屏障、高原科考等5個主題展區(qū);科技館則劃分成探索之路、智慧樂園、科技之光、體驗世界屋脊等4個主題展區(qū),其中還將設天文館,公眾可以通過天文設備觀看美麗星空;展覽館包含文明火種、文字文獻、宗教文化、傳統(tǒng)藝術、民風民俗、保護傳承等6個主題展區(qū)。屆時將通過現場體驗和互動展陳方式出現。
據了解,作為國家投資建設的重大科技文化基礎設施,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建成將使人們能夠對具有西藏特色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科學技術水平有進一步的 深入了解,并啟迪和激勵人們用科技和知識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該館將成為青少年朋友游玩、學習、實踐的家園,引導公眾走進科學殿堂、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
中國國家版本館7月23日舉行落成典禮,中國國家版本館是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由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組成,歷時三年建設,目前均已竣工,開館后將全面履行國家版本資源保藏和傳承的職責。... [詳情]
?中國國家版本館7月23日舉行落成典禮,中國國家版本館是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由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組成,歷時三年建設,目前均已竣工,開館后將全面履行國家版本資源保藏和傳承的職責。... [詳情]
?2022年7月18日,四川省九寨溝縣漳扎鎮(zhèn),幾名90后的藏族女孩在魯能美麗匯“非遺街區(qū)”研習太極拳。... [詳情]
? “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農耕文明,保護農業(yè)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責任?!?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大會致賀信。習近平主席的賀信,高度評價了農業(yè)文化遺產對人類文明的獨特價值和重大意義,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對保護農業(yè)文化遺產、弘揚農耕文明的高度重視,為全球推進保護共同農業(yè)遺產、實現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了富有歷史和現實意義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引發(fā)與會嘉賓熱烈反響。... [詳情]
7月18日,阿壩州2022年送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暨法律政策宣講活動在馬爾康市草登鄉(xiāng)斯尼村拉開帷幕。據悉,此次活動將持續(xù)至7月23日,分別前往馬爾康市、理縣鄉(xiāng)鎮(zhèn)、村開展。...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