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谷地雖春意漸濃,但是地處三江源頭的玉樹依舊寒風料峭。走進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白扎鄉(xiāng)吉沙村,在中國電信青海公司玉樹分公司聯(lián)點幫扶下,全州“第一光網村”名號越來越響亮,人們內心深處所迸發(fā)出的股股致富熱情,浸潤著這片高原村莊的每一個角落。
“總書記提出的‘三個扎扎實實’,真是講到了我們的心窩窩里了!”聯(lián)點幫扶吉沙村的玉樹電信公司總經理布才仁格外激動、振奮。
打開布才仁調研吉沙村的筆記本,上面清楚地寫道:全村共有514戶2234人,低保戶、五保戶和貧困戶240多戶;緊挨白扎林場,原始森林、奇山異谷生態(tài)景觀豐富;村里生產的黑陶、刺繡等文化遺產珍貴;芫根、瑪咖、紅鹽等高原特產獨一無二……”
如此豐富的資源攥在手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工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全村發(fā)展致富的步伐還是比較緩慢。
“必須橫下一條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齊心協(xi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話語切中肯綮,字字關情,讓聯(lián)點幫扶的玉樹電信公司的信心更加堅定,發(fā)展思路更清。
如今,玉樹全州45個貧困鄉(xiāng)(鎮(zhèn))的光網覆蓋率達100%,258個行政村移動網絡覆蓋近60%,何不嘗試從“網”上找出路,創(chuàng)新一條“互聯(lián)網+精準扶貧”的發(fā)展致富路子。布才仁的筆記本上一頁一頁開始記起關于脫貧致富發(fā)展的“日記”。
“通過‘網’上找賺錢的路子,找脫貧的路子,找致富的路子,剛開始聽著也就當作聽聽了,可沒想到這‘互聯(lián)網+精準扶貧’不是口號,不是空談,而是扎扎實實落在了我們牧民群眾的生活中了。有‘第一光網村’惠民政策鼓舞,現(xiàn)在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的勁兒可足啦。”吉沙村黨支部書記祁保在加油站用“翼支付”一邊刷卡加油,一邊跟欣喜的記者說道。
按類分型,按戶施策。原來玉樹電信公司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讓吉沙村牧民群眾獲得真真正正的實惠,不僅全村每人每月的通訊話費從以前200至300元不等降到了現(xiàn)在不到100元,還讓近9成牧民享受到了“天翼高清”,生產生活更加便利了。最近,在電信公司的幫助下,村里的芫根、瑪咖種植大戶普布才仁也受益于網絡,找到銷售渠道,準備簽訂曲麻萊縣芫根飼草料加工基地來年的訂單,同樣,生產黑陶、刺繡的牧民多多在網上開起了微店,還忙著做進一步加工包裝,準備在今年玉樹旅游熱季的時候“大賣一場”。
“玉樹電信下一步準備要著手創(chuàng)新智慧城市、智慧政務、一校通等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的準備工作,扎扎實實推進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另外還要給縣上的實驗中學配備遠程教育‘名師在線’,讓貧困地區(qū)的‘小兒郎’快樂上學堂。”布才仁告訴記者。
鬧布才仁出生在沱沱河畔的雪山草原,為響應國家政策,十幾年前他像一部分唐古拉山村民一樣,從海拔4700米的唐古拉山鄉(xiāng)搬遷到格爾木市南郊的唐古拉山鎮(zhèn)長江源村定居點,從雪山到城鎮(zhèn)... [詳情]
河湟谷地雖春意漸濃,但是地處三江源頭的玉樹依舊寒風料峭。走進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白扎鄉(xiāng)吉沙村,在中國電信青海公司玉樹分公司聯(lián)點幫扶下,全州“第一光網村”名號越來越響亮...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