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松潘,姹紫嫣紅,醉人心。走進松潘縣的田間地頭,到處都能看到忙碌的身影。運肥、耕地、栽種……在鄉(xiāng)政府干部的指導和幫助下,黃龍鄉(xiāng)建新村人聲鼎沸,處處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建新村現有村民57戶,192人,目前共有退耕還林地92.6畝。由于地處偏遠,產業(yè)結構單一,全村群眾的收入十分有限。2014年,松潘縣開始在黃龍鄉(xiāng)建新村實施整村推進項目,全村種植當歸136畝,這給村民們帶來了致富的曙光。
2014年,松潘縣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5萬元,成立了松潘縣建新中藥材種銷專業(yè)合作社,采取先以扶貧資金作為啟動以及期間運作費用,銷售后資金為該合作社運營資金,年底進行分紅的模式。據了解,去年,松潘縣建新中藥材種銷專業(yè)合作社種植當歸136畝,其中合作社種植80畝為集體經濟,另有56戶村民每戶種植1畝。
“去年,我們村的當歸種植到采收歷時9個月,產出本地當歸1萬多斤,共計售出8萬元。”合作社負責人萬開軍告訴記者,該村還有育種基地4畝,可為后續(xù)幾年當歸種植提供種苗?!敖衲晡覀兒献魃绲耐恋厝客俗饨o村民,這樣就能擴大每戶的種植面積,每畝預計戶均純收入增長2000元左右?!?span style="display:none">Kyv中國藏族網通
4月23日下午,在村民楊正龍家的院子里,他正陪著家里的老人曬太陽?!拔覀兗依锕灿腥谌?,父母年齡都比較大了,家里就靠我一個人打工維持生活。”楊正龍告訴記者,父母都患病,不僅需要看病吃藥,還需要人照顧,所以他就算打工也從來不敢走遠了。
“我平時就在周邊四處打工,加上挖貝母蟲草、撿菌子,一年下來能夠收入8000元左右,但這遠遠不夠家里的開支?!庇捎诩彝ナ杖氲?、缺乏勞動力、家中老人患病,2015年楊正龍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村干部們了解了我的情況后,就讓我加入了建新村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痹诤献魃绲膸椭椭笇拢瑮钫堥_始走上了當歸種植路。“去年我試著種了一畝當歸,就收入了12000元,加上我平時打工,接近兩萬元的年收入讓我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span style="display:none">Kyv中國藏族網通
和楊正龍一樣,黃龍鄉(xiāng)建新村的秦光興也想早日摘掉“窮帽子”,過上富日子。秦光興家里有四口人,家中兩位老人中有一人殘疾,靠著上山挖藥、四處打工維持生活。在鄉(xiāng)黨委、政府的引導鼓勵下,他去年加入了建新村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全家收入增加了14000元。
“照這樣下去,再過兩年我就能脫貧了。”說起當歸種植,秦光興信心滿滿?!拔掖蛩惆炎约业牡囟挤N上當歸,爭取早點兒致富。”隨著種植效益的凸顯,秦光興希望在增加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還能加強技能培訓,以提高產量和產值。
“派你們到基地來務工,要珍惜機會,盡心盡力把安排的工作做好?!?月10日,白玉縣贈科鄉(xiāng)依里村支部書記格呷來到現代高原特色農業(yè)產業(yè)示范基地,與正在這里務工的村民交談,該基地為當地群眾提供了若干固定崗位和務工機會,當地村民在這里務工一天可以掙100元的工資。... [詳情]
7月21日至22日,甘孜州委副書記、州長馮發(fā)貴深入白玉縣實地調研督導產業(yè)發(fā)展、安全生產、防汛減災、生態(tài)環(huán)保等工作,并開展金沙江(白玉段)巡河工作。... [詳情]
7月24日,記者從青海綠色電力行動成果發(fā)布暨綠色電力市場啟動儀式上獲悉,自2017年以來,國網青海電力已連續(xù)5年成功實施綠電7日、9日、15日、31日、31日創(chuàng)新實踐,刷新并保持著全清潔能源供電世界紀錄,綠電活動已成為青海能源轉型發(fā)展的“金色名片”。5年綠電活動,累計清潔發(fā)電251.56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燃煤114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058萬噸,新能源發(fā)電量占比從19.4%提升到31.8%,實現了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方共贏。... [詳情]
?推動西藏自治區(qū)數字經濟健康發(fā)展對于我區(qū)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價值鏈產業(yè)鏈整合延伸,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推動做好新時期西藏工作,聚焦“四件大事”,實現“四個創(chuàng)建”“四個走在前列”的重要驅動力。... [詳情]
?加快數字化發(fā)展,是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 [詳情]